品牌传播系统化怎么做?记忆钉+认知锤是关键突破口
在流量越来越贵、注意力越来越碎片化的当下,品牌传播正面临一个很残酷的现实:内容做了,曝光也有,用户却转身就忘,品牌始终打不进用户心智。
这不是个案,而是大多数品牌在当下内容环境里的共性问题。
1、品牌传播的“空转现象”越来越严重
很多品牌做了很多内容,但无法沉淀成用户记忆、也无法形成社交资产。短视频看完就划走,直播做完就过期,热点参与完就没下文。
即便你反复出现在用户面前,用户还是记不住你是谁、做什么,有什么不同。
表面看是内容“质量”不够,其实是传播体系缺乏底层结构设计。没有一套能把内容→认知→记忆→转化串联起来的逻辑,也就没有真正进入用户心智。
2、奥思首次提出了“记忆钉 + 认知锤”的方法论
为了应对这一传播困境,奥思首次提出这套系统性品牌传播方法论:「记忆钉 + 认知锤」。
这是一个围绕品牌内容如何进入用户大脑、沉淀为长期认知的系统框架。
具体来说:
记忆钉,是钉入用户脑中的一句话、一个概念或一个画面,是让用户“记住你”的关键;
认知锤,是持续强化这个“钉”的内容动作,通过不同形式的内容和场景重复打磨,加深认知、缩短转化路径。
它不是一句slogan、也不是一张KV,而是一套品牌内容的系统性逻辑。
比如,“怕上火,喝王老吉”,“老板不讲武德”,“永不过时的经典”……这些就是典型的“记忆钉”;而通过不断的内容强化、社交参与、情境植入,把这根“钉”牢牢钉进用户脑中,就是“认知锤”的过程。
3、我们不是在卖内容,而是在打造“用户心智入口”
这套方法论不是做内容、做广告那么简单,它强调的是:如何建立品牌在用户心中的长期认知占位。
不是“我曝光了用户就该记得”,而是“我用什么机制,让用户主动记住”;
不是“发了10条内容就算完事”,而是“有没有把认知锤下去”。
当一个品牌拥有清晰的“记忆钉”和持续锤打的“认知策略”,它才真正具备了穿越周期的能力,也才能让每一次内容投入都成为资产,而非消耗。
“记忆钉 + 认知锤”,是奥思在服务多个品牌实战中总结提炼出的一套底层方法论,也是在当下社交媒体时代,品牌必须拥有的一种传播系统能力。
我们相信:未来真正有竞争力的品牌,不是内容最多的,而是最能被记住的。
传播的尽头,不是曝光,而是用户的那一句——“我知道你”。
奥思官网首发2025.8.3